- 装机圈新宠儿,微星 MAG B850M MORTAR Wi-Fi迫击炮主板评测
- 微星MPG Z890I EDGE TI WIFI 刀锋 钛评测:14 层 PCB 加持,同级之中强无敌!
- 打造低调而卓越的Ai PC,微星MEG Z890 ACE战神主板开箱
- 解密“星”制造,微星深圳恩斯迈工厂探秘之旅
- 游泳也需音乐相伴!韶音OpenSwim Pro评测
- 又一款轻量化电竞
- 元气满满的充电之旅!铂陆帝商超活动嗨翻周末
- 雷柏机甲编码主题系列警戒线S-07图赏:以机械美感诠释潮流新理念桌搭!
- 更适合新手体质的枪战游戏,《无畏契约》开战!
- 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之旅:贝尔金笔记本扩展坞体验
- 航天品质下的极速充电体验——航嘉G65 GaN快速充电器评测
- 有颜有实力的外设谁能不爱?来看雷柏商超巡演
- 新潮外设引爆全场!雷柏联合PC打造潮品酷玩趴
- 幻彩绚丽,玩趣十足!雷柏V700DIY键盘图赏
- U皇就该配板皇,超频玩家现身说法教你选主板
- 13代酷睿的超频利器,有好板才有好性能
- 全新升级,雷柏V20S RGB光学游戏鼠标2023版详解
- 马斯克30亿放“烟花”,民航故事为何值钱?
- 让露营生活更精致!铂陆帝户外电源AC180评测
- 惠威音响体验:音响中的艺术品,拥有好听的灵魂
- 装机圈新宠儿,微星 MAG B850M MORTAR WiFi迫击炮主板评测31日
- 微星MPG Z890I EDGE TI WIFI 刀锋 钛评测:14 层 PCB 加持,同级之中强无敌!29日
- 打造低调而卓越的Ai PC,微星MEG Z890 ACE战神主板开箱10日
- 解密“星”制造,微星深圳恩斯迈工厂探秘之旅02日
- 游泳也需要音乐相伴!韶音新一代游泳耳机OpenSwim Pro评测12日
- 又一款轻量化电竞"神鼠"来袭!玄熊猫3395游戏鼠标今晚首发149元10日
- 元气满满的充电之旅!铂陆帝商超活动嗨翻周末27日
- 雷柏机甲编码主题系列警戒线S-07图赏:以机械美感诠释潮流新理念桌搭!24日
- 更适合新手体质的枪战游戏,《无畏契约》国服正式开战!20日
- 玩物近话论:现代科技与甘南秘境的融合之旅 贝尔金笔记本扩展坞体验14日
- 航天品质下的极速充电体验——航嘉G65 GaN快速充电器评测12日
- 有颜有实力的外设好物谁能不爱?雷柏点燃PCGROUP潮品商超巡演15日
- 新潮外设好物引爆全场!雷柏联合PCGROUP打造潮品酷玩趴15日
- 幻彩绚丽,玩趣十足!雷柏V700DIY热插拔机械键盘图赏10日
- U皇就该配板皇,超频玩家现身说法教你选主板26日
- 13代酷睿的超频利器,有好板才有好性能25日
- 全新升级 经典复刻 雷柏V20S RGB光学游戏鼠标2023版详解25日
- 马斯克30亿放“烟花”,民航故事为何值钱?23日
- 告别电量焦虑,让露营生活多一分精致!铂陆帝户外电源AC180开箱评测17日
- 惠威音响体验:音响中的艺术品,拥有好听的灵魂04日
搅局iPad 谈混沌期平板MID标准建立必要性
2011-03-02 20:04 出处:pconline 作者:乱世枭雄 责任编辑:zengxin
本文导航 | ||
|
2011年,MID平板毫无悬念地成为IT业界最受瞩目的焦点,来自电脑、家电、通讯、数码行业的国内外各大品牌纷纷介入这一新兴领域,全球MID平板的市场规模也在由“千万级”向“亿级”迈进。目前,环顾市场,各大品牌、各类平台、各种规格的MID平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人眼花缭乱。在高速扩增的市场洪流中,深入本源,探析MID平板发展面临的标准规范难题,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一、MID平板标准推演——现状分析 MID平板市场的火爆,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不过,凡事都要看两面,选择更多往往意味着市场更复杂。纵观市场上各大品牌的MID平板,从屏幕设计来看,小到5寸以下的,大至10.1寸;从触控方式看,有电阻触摸屏,也有单点触摸电容屏,还有多点触摸电容屏,以及新兴的压电触摸屏;从处理器配置看,500Mhz单核到1.2G双核全面覆盖;从缓存容量看,最小的只有128M甚或更小,主流的256M-512M,更高则达到1G……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平板形态,你是否会感到困惑?
分析问题的成因,根本内因自然是资本的逐利性,一线厂商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供应能力,按不同规格独立生产其认为能为自身带来最大利润的产品,而短线投机性的厂商也会尽量以最低的成本诱导销售;而外因则是行业处于新生期,相应的产品标准不够清晰,生产者因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而造成产品差异化过大,消费者也因没有明确的行业指引而难免被“忽悠”。所以,建立一个清晰、明确、规范、合理的MID平板标准显得十分必要,这将是整个MID平板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虽然早在2007年4月,Intel就已经提出了MID这一概念,并对概念中的MID产品作出了一定的技术规格诠释——“MID的产品将采用4.5到6寸屏幕,分辨率从800×480到1024×600,采用McCaslin平台”,但这只是Intel对其自家产品的一个预告,而非行业标准。事实上,直到今天为止,“MID”尚未有官方正式标准,以致出现同一规格的商品会在不同地方被分别归类到MID、UMPC、Tablet PC等不同类别的现象。此种情况下,把MP4当成MID来卖也不足为奇了。
现在业界对如何界定MID的准则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有的提倡主要以屏幕大小划分,有的提倡主要以CPU的性能规格来划分,有的则提倡按操作系统划分,但各方意见各有优势与不足,加上市场和技术变化迅速,一个划分意见提出后,还没来得及得到广泛的认知,就已不再适用,又被另一意见所取代,所以MID划分标准至今未能达成一致。
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对于当前MID的发展趋势的认识与思考,抛砖引玉,把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愚见拿来与各位共同探讨,以期为促成MID平板的崭新标准建立出一份薄力。当前市场上的MID平板产品,在设计、硬件、操控、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变化很快,为避免出现标准被市场抛弃的尴尬,我们必须摸清产品在这几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作出正确的预估和前瞻。 二、MID平板标准探析——设计趋势 纵览MID平板的演变规律,其设计趋势集中表现为:从单纯的机器到舒适的产品。具体来说,其进化趋势分为几个方面,首先,便是产品重量越来越轻,从Gigabyte 528的340克/4.8寸到音悦汇W7的200克/4.8寸,从英特尔MID的550克/7寸到音悦汇W9的300克/7寸。
其次,屏幕越来越舒适悦目,从Aigopad E500的LCD屏到音悦汇W7的LED屏,直至苹果iPad、Nook Color采用的IPS屏,三星还将把Super AMOLED屏幕技术引入平板市场。
当然,与屏幕材质的升级同步,MID平板的屏幕分辨率也在提升,从主流的800*480到音悦汇W11的800*600,直至苹果iPad的1024*768与音悦汇W15的1280*768,国际高端平板新品更达到了1280*800分辨率标准。
MID在设计上的变化趋势就是增加用户使用的舒适性,靠提高硬件集成度和使用新型材料等方法降低产品重量,令握持机器的人手感到舒适,靠改变屏幕材质来提高亮度和精细度以取悦人眼。在重量方面,相信多数用户都是持越轻越好的态度,不过受限于当前的科学技术,民用产品不可能大规模使用新型超轻质材料,加上电子产品必需的电池,一台MID不可能做到无限轻,综合考虑音悦汇W9、三星Galaxy Tab这类产品都能够做到300-380克/7寸的级别,那我们是否可以以此参数为一个参照标准,设定中端级别的MID在400克/7寸重量以内。
至于屏幕分辨率方面,不宜作出过于硬性的要求,但考虑到MID的实用需要,可以定一个基本标准,比如主流的WVGA规格,即800*480,低于此规格的屏幕不应用于MID,在基本标准之上,可以按总像素数划分阶梯化标准,比如相当于WVGA规格1-2倍为中级标准,高于WVGA规格2倍-3倍为高级标准。
尺寸方面,首先应确定一个上限,因为MID是需要移动的,如果屏幕做得太大,则影响其移动性了,目前市场上最大的MID屏幕也不过10.1寸,我们不妨此基础之上稍微放宽一点,比如上限确定为11寸,而尺寸的下限,应保证设备可以正常显示800*480个像素点,且显示效果要适于人眼正常观看,小编认为这样的屏幕不应小于3.5寸。当然,这里所提出的上下限是针对当前主流屏幕材质而定,如果日后出现折叠屏幕或是3D投影屏,这个尺寸标准就要重新设定了。
在确定了屏幕尺寸的上下限之后,我们同样可以进行阶梯化划分,比如5寸以下为便携标准,5-7寸为实用标准,8-10.1寸为高阶标准,10.1寸以上则为商用标准。 三、MID平板标准探析——硬件趋势 MID平板在硬件方面不断成长,也为其新生标准提供了基础支持,CPU处理器性能越来越强,GPU图形处理性能不断提升,内存容量增加,能耗比提高。
以Android MID为例,最早期的第一代Archos7的CPU为ARM9架构的RK2808,主频仅为600Mhz,内存为SDR 128M,且没有任何GPU,性能仅能满足基本的应用要求。
作为国内主流平板的代表产品,音悦汇W9升级为RK2818主控方案,CPU频率上升到660Mhz,内存升为DDR2 256M,并具备频率为240Mhz的GPU,提供了实用均衡的功能体验。
2010年同样热卖的三星Galaxy Tab,其CPU采用了更为高级的Coretex-A8架构,主频达到1GHz,内存也上升为512MB,得益于GPU处理能力的提升,其对于3D游戏的兼容性更进一步。
将目光拉向最近上市的音悦汇W10,其CPU已经升级为更高水准的Cortex-A9架构,内存升至512M,GPU为支持OpenGL ES 2.0 的Mali-400,GPU的三角形生成能力可达30M/秒,整体配置在千元级市场难逢敌手。
最新机皇摩托罗拉Xoom,则采用双核1G的A9架构CPU,512M内存,GPU性能为每秒71M三角形生成速率,达到了顶尖的平板应用。
上面几个例子,已经涵盖了Android MID诞生至今各个时期的产品,可以看到,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Android MID的核心硬件配置已经历多次换代,如果进行阶梯化划分,小编认为,可以根据处理器与3D加速共同确定MID平板的配置标准水平,基础配置为采用ARM9/ARM11架构,不具备GPU或仅具备简单GPU(仅支持OPENGL ES1.0)的产品,中端配置为采用Cortex-A8架构、GPU三角形生成率20M-30M级别的产品,高端配置为采用Cortex-A9架构、GPU三角形生成率30M以上的产品。 四、MID平板标准探析——操控趋势 遵循体验升级路线,MID平板逐渐完成了从单点触摸到多点触摸,从普通定位到精确定位,从单纯的屏端操控到多感官操控的演化。
从Intel最早提出MID概念起,每款MID均采用触摸屏设计,早期的产品只支持单点触摸,到了2010年春,开始有多点触摸的MID产品逐渐出现在市场上。而在Android MID阵营也是一样的,早期的产品,即使使用电容触屏,由于受系统支持的限制,也只能支持单点触摸,直到支持Android 2.0以上版本,才有采用多点触摸电容屏的产品,不仅方便了用户,也提高了触控体验。MID产品上的操控升级,其目的无非是提升用户体验。MID与生俱来的触摸屏,让用户一开始就享受到无拘无束的触控感受,多点触摸的加入,则让用户的触控动作可以随心随意。
在多点触摸之上,如何使用户的操控体验进一步提升,手势操作和语音输入应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如果要为目前及以后的MID产品建立操控方面的技术门槛,排除成本因素,支持两点触控应该是主流要求,往上一点就是多点(三点以上)触控,以当前的硬件供给情况来看,电容触屏仍是最佳选择,只不过由于电容屏产能有限的关系,仍然有一些产品继续使用成熟可靠的电阻屏,这类产品也可通过设计优化、增加轨迹球等导航设计辅助提高操控快感,接近主流要求水准。
当然,在屏幕触控感较佳的MID上,如果加入触屏手势控制,配合多点触摸,则更能讨得用户欢心。此外,语音控制,是未来多感官操控的一大重要切入点。综上,从操控方面对MID进行阶梯化划分,可分为基本的单点式触控,中端的两点触控,高阶的多点触控、手势控制和语音操控。 五、MID平板标准探析——功能趋势 相对而言,一类产品的功能标准不需要过于限制,不过MID向高性能、多扩展、高级人机交互方向的发展趋势,还是值得思考。 最初的Android MID,视频解码能力较弱,如采用三星SC6410主控的产品,对RMVB视频的支持还不到640*480的分辨率级别,视频性能远低于同期的720P高清MP4,后来国内主流的RK28和TCC8902主控均可以轻松支持720P高清视频,时至2011年,摩托罗拉、三星、LG、HTC、优派等国际品牌的Android平板新品均已实现1080P全高清兼容,而在国内市场,以音悦汇W10、W12为代表的A9架构新品也达到了流畅支持1080P全高清解码的水准。前期产品由于视频解码能力不足,自然缺少对视频输出的支持,但进入720P时期的产品,大都加入了视频输出功能,有的使用TV-OUT输出,较好的则使用HDMI输出,进入1080P全高清时代,以音悦汇W10为代表的产品更进一步融合了OTG数据扩展功能。
Android平台的每一次升级,都带来MID产品人机交互的一次进步,但前期MID产品由于硬件性能的限制,只能使用较低版本的系统,如Android 1.5/1.6,而每次Android系统的大升级,MID产品市场都会有相应的换代潮,如Android 2.1时代,大多产品都从无GPU升级到集成简单的GPU,缓存升级至256M,同Android2.2一起到来的,则是更高性能的GPU和512M的DDR2内存,而到了今后的Android3.0时代,代表产品就变成如Xoom那样的拥有如双核A9超前配置的怪兽,就目前新品的发展势头来看,短期内最大的亮点仍然是Android2.2系统对应产品的普及,而在人机交互方面发展最快的应该是摄像头设计,人脸识别和摄像头手势控制的加入将成未来的一大趋势。
如果以功能来划分MID的阶梯,视频解码能力不达720P级别的,应该只能算体验级的产品,很快将会比市场淘汰;解码能力为720P级别,并可以流畅运行Android 2.1,可定义为主流入门级产品;解码能力达1080P级别,应是主流高性能产品的基本要求,Android 2.2/2.3是其相应系统;达到Android 3.0系统级别配置要求的机器,可以运行各类软件和游戏,可称为高端产品。 综述
除了设计、硬件、操控、功能这四大方面之外,目前主流的MID产品市场还存在诸多分化,不过随着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相信不需太多时日,一个崭新开放、兼容并蓄、合理规范的MID行业标准体系必将逐步确立,更多的聚焦于用户体验与平台创新,以更加稳健的姿态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展望2011市场变迁,Andriod MID市场也必将由传统的产品硬件&成本竞争,逐步转向产品价值&体验层面的竞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