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看广告还是看疗效?大话MP3“检测门”

2007-06-18 10:48  出处:PConline  作者:冷爱dolphin   责任编辑:liuchang 

 

  沸沸扬扬的讨论铺天盖地,“检测门”事件的热火朝天让波涛汹涌的MP3市场更添烦乱,面对厂商的官方回应和消费者的质疑,我们也就此发表了相关评论,避开“潜规则”不谈,MP3的不合格烙印究竟源出何处?根据一些官方的解释,我们疑问重重,诸如台电因为充电器缺少一个电器学标识就遭封杀,是否太过勉强?魅族E3说明书上的输出功率和实际性能不符,牵强的引申出听感不佳等是否言过其辞?输出功率、3C认证和信噪比三个关键点是否直接损害了购买者的利益?作为消费者的你,又如何看待这三个“关键点”呢?

  3C认证即“中国强制认证”,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制定的认证体系,对于我们使用的MP3来说,认证涉及到MP3主机和电源适配器两个独立对象,具体分为“安全认证”、“电池兼容类认证”、“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和“消防认证”四个方面。而如今的厂商多采用了认证主机,而后购买低价未认证充电器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和压短上市时间,但对消费者却未造成太大的损害。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3C认证,国家强制认证的标识别

  关于虚标产品的输出功率,存在着欺骗消费者、虚假宣传的嫌疑。MP3的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在一定的谐波失真指标内,给耳机输入足够大的信号,并将音量和音调电位器调到最大时,功放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在实际听感中涉及到频率响应范围和高频、低频的衰减问题,虚标乃至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输出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实际听感。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MP3的最大输出功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感

  信噪比作为考究一款MP3音质好坏的重要参数,自然成为检测的重要对象,“噪声”的简单定义是在处理过程中设备自行产生的信号,这些信号与输入信号无关。对于MP3播放器来说,它指音源产生最大不失真声音信号强度与同时发出噪音强度之间的比率,通常以S/N表示,单位为分贝(dB)。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低噪、音质听感、录音频率响应指标等很多问题,一般来说,消费者能够直接感受到高信噪比和低信噪比的差距,不过如今的MP3多在85dB以上,实际带来的听感差距不大,而参数越高也并不代表产品就好。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信噪比,衡量MP3音质的关键参数

  徘徊在这三个关键点,作为消费者的你会否因为产品参数的原由而改变购买产品的意图呢?理论往往与实际的不匹配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判断,究竟是应该看产品的实际疗效,还是广告中的参数宣传?MP3是否该因为参数问题而被判入“死刑”?

正方观点:3C认证、输出功率和信噪比未达到一定的指标,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参数未达到标准,肯定产品的使用效果也不会好。

观点一:3C认证作为国家“强制认证体系”中的重要方面,直接涉及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产品通过认证势在必行。

  国家的3C认证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定的,其目的旨在保护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侵害,比如现在市场上通过认证的充电器配件在一定程度上都比未通过的在质量做工和使用寿命上精细持久许多,这就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毕竟花一分钱值一分货。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通过3C认证的产品有一定的保障

观点二:MP3虚标或者未达到标准的最大输出功率,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影响消费者的使用。

  国内的MP3厂家多采用虚标产品的输出功率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有欺诈嫌疑,而对于一部分高端玩家来说,MP3的输出功率不仅影响到声音的动态响应范围,而且涉及到耳机的佩带问题,毕竟较低的输出功率不能很好的推动耳机,造成声音表现不佳的状况发生。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输出功率高低影响听感好坏

观点三:信噪比作为衡量一款MP3音质听感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其实际数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表现。

  一款MP3信噪比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音质的回放能力,比如CD的信噪比一般高于90dB,提供了良好的听感,而信噪比低时,在小信号输入时噪音较大,整个音域的表现也会浑浊不清,甚至出现杂音、低噪不断等现象的发生,不能达到标准的听感需求,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纯净的音乐空间

反方观点:3C认证已过时,形式大于实际,输出功率和信噪比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实际效果的好坏,没有必要在意参数标识的问题。

观点一:3C认证俨然成为一些品牌的宣传幌子,通过认证也并不代表产品或配件没有问题,何况现在的厂商太“聪明”,逃避认证办法多。

  3C认证是要对产品提供一定的监督,但现在大多MP3厂商仅仅是主机通过认证,而充电器配件则购买未通过认证的低价产品,有些厂商更是采用了放弃标配而赠送充电器的方式来避开认证难题,而配送的充电器质量又得不到保证,还是间接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厂商太“聪明”,3C认证已过时

观点二:产品的输出功率低不代表实际听感就差,而一些厂商通过音效的弥补也可以营造较好的效果,况且在实际表现中两者的差距并不大,人耳难以分辨。

  购买MP3的目的是便携、随身,标配的耳机和不差的听感就可满足要求,不需要太过在意输出功率的高低,况且一些厂商通过音效的调节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消费者自身没有损害。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输出功率的高低对听感影响不大

观点三:信噪比高不代表产品的实际表现就好,这个还涉及到产品的电路设计、材料的采用等多方面的问题,以信噪比论音质太过片面。

  在如今的市场中,MP3的信噪比大都在85dB以上,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况且高信噪比并不意味着好的听感,比如一款只有90dB的CD在实际表现中也会可能好于100dB以上的MP3,追求太高的信噪比没有意义。

MP3质量门事件孰是孰非?

理论上的测试并不代表真实听感的表达

综合点评:

  在日渐激烈的数码市场中,国产MP3的一些劣根性问题也表现的日益明显,偷工减料等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国产MP3行业的竞争力,而在参数上大玩的把戏我们也司空见惯,对于一款产品来说,笔者更多在意的还是实际的使用表现,并非太多严厉的标准规定,另外国家的标准体系是否还有缺陷仍然是个难题,我们只要理性选择就好。
IT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最热搜索
顶部